中東的市集一直是充滿幻想的。

印象中的場景,是濃郁的香料,和一袋袋裝在麻袋中的乾果,電影”我們是這樣長大的”裡,主角小時候所擔任的貨物工人,更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在杜哈,最有名的Souk Waqif是觀光客必到的景點,市集中的仿古建築和眼花撩亂的種類讓旅人們流連。但我第一次到這時,其實有些狼狽,因此這一次提筆的,是中東版的混血西式超市。

IMG_0922

住家附近的Lulu Xpress 是我常出沒的地點。

IMG_8300

Lulu這一間由印度人所開設的超市,在中東有為數不少的分店,若說他的經營型態,則是近似於台灣的Carrefour加上全聯,等於是一家所需,在Lulu都可以滿足需求。而這裡Carrefour大多是設在購物中心中,方便停車採買。

IMG_8529

鮮綠色的Lulu 品牌形象,其實滿顯目的;而在販賣品項上,我們熟知的生鮮產品一樣不少,但別忘了這裡是中東,豬肉食品是不可能出現的,因此我們習慣的豬肉火腿、培根等產品,全部轉換成雞肉和牛肉等版本,大多數的商品也主要以這兩種肉類為主。


在超市中,比較特別的應該是為數不少的香料,直接放在架上的品項單單在行超市便有接近三十種,而在大型的Carrefour 和 Lulu Hypermarket 更是如同展示年貨一字排開,六七十種任君挑選,秤重讓消費者自己挑選。

IMG_8344

species

第一次看到這樣大陣仗的香料大軍,其實有點想起在台灣的中藥舖子,但這裡是生活料理中的必需品罷了。

而另外的亮點則是即食的生鮮櫃,大致上有分成四大種,上百種灌著特殊風味的火腿,看起來都白白卻滋味大不同的優格,此地常食用的乳酪類製品和特別的醃製食品。

IMG_8522

IMG_8523

IMG_8524

一次和房東T先生(這名稱頗酷)到Carrefour 採買時,我望著五顏六色的料理,完全理不出頭緒要抉擇哪幾項,最後在他推薦下,挑了幾項當地的特色料理,至於滋味如何就下回分曉。

而超市中的麵包櫃也頗精彩,印度的Chapati(一種圓餅,會搭配不同的沾醬食用),和國家政策下全國統一定價的薄餅(一包10片只要1QR,約台幣8元),和西式麵包並肩排列,中型的法國長棍只要1QR,且滋味頗佳,麵包”蟲”若搬到這應該是如魚得水,每天嘗試不同的種類就充滿樂趣了。
印度薄餅chapati

一包10片的餅只要1QR!

為了一解我的淡淡思鄉之愁,同樣來自台灣的T先生帶我逛這裡的秘密基地,架上擺著琳瑯滿目的日本韓國食品,而掃到泡麵區,大多是韓國的(如”辛”),當然價格貴多了(7QR),但人身在外,這樣的漲幅心裡也是可以接受的。

IMG_8519

最後為了找傳說中的燒賣,我們在冷凍食物區兜了好幾圈,終於找到寫著方塊中文字的包裝,而她的好鄰居們則是東瀛的章魚燒和鯛魚燒,當下其實我噗哧一笑,但在此地卻也是格外熟悉。

IMG_8530

IMG_8531

西式超市在本地,其實老早是生活的一部分,全家人到購物中心附屬的量販店,或住家附近的超市,都已習以為常。

逛超市其實也是我觀察這裡最直接的方式,蒙著黑紗的伊斯蘭婦女,每每推車經過時,其實我都刻意避開,但彼此尊重不同的文化,是讓自己融入的一種方式,但也滿有趣的,從他們所選擇的品項中,也可以了解此地的消費習慣。

所謂文化,不過就是一種生活方式罷了。

IMG_0896

frank12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For me, the experience to participate in the event is beyond imagination. It would be hard to imagine that my first time to meet Finnish education is in Qatar.

It all began from one e-mail.

IMG_8409

In late July, I sent my proposal to QFIS, hoping to visit their school. My initiative is quite simple -- the sparkle of two countries would be fascinating. Especially Finland is well known for its quality education and Qatar lays much emphasis on education.

I still remember how excited I am when receiving the reply from QFIS. The lead expert in the school, Ms. Tiina Raatikainen, mentioned about the status of quo of this newly founded school and this event. It was a surprise for me that she invited me to this grand event and gave me information about Qatar.

For these two countries that concentrate on education, the setup of this school is anticipated. The event is held in Hilton Doha in the Corniche, where I first step into five-starred hotel in Doha. The hotel is a classical Hilton-styled hotel but combines exotic atmosphere and marvelous beach.

IMG_0801

The theme of the event is” Joy of learning”, which represent the core idea of Finnish education. Finnish education has been a role model of education in the world, for it respects individual’s talent and the use of Games learning. In the past PISA, Finland shows their strength of education and the world wowed.

In the beginning, Ms.Ratiikainen explained about the naming of the school. The concept of QFIS represents the vision of Qatar as well as the promise of Finnish education to root here, to provide the best education system in the world.

The principal of the school, Mr. Juha Repo, later introduced the core of Finnish education—provides opportunities to every student. Education is not limited to the élite. They hope that the stronger ones could take care of the weaker ones, allowing education becomes accessible to all.

What impressed me a lot is that they do not rank the students. For them, standardization is not a Finnish way because every student got their own talent. Education helps them to find out that, and equips students the ability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eir own deeds.

IMG_0796

One of the highlight is the rethink of instructions. Mr. Juha described one scenario and suggested the participants to follow the steps. But if you want to get the result, you should not follow the instructions. This demon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thinking outside the box, what Finnish education cherishes.

‘’Now you all know Finnish education well!’’ Mr. Juha laughed.

In QFIS, providing quality education is the priority. All teachers in the school got master degree and have high enthusiasm to education.


Also, the collabor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parents play important roles for the success. 16-year-old Ally, the “product “of Finnish education, shared her experience.
In her learning process, learning is always a joy. She mentioned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family in her learning journey. She even got in touch with the teachers in her early ages!

Although she is quite young, but she had already study abroad to UAE, where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her hometown. Even more, she actively participated in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These experiences equipped her ability to face the challenges in life.
Ms.Tiina asked about her future plan.

“Not certain but anything international!” Ally said confidently.

From her eyes, I know that she really enjoys the whole process of learning.

IMG_0798

Afterwards, I met Mr.Juha to figure out why they came to here. He mentioned about the invitation from Qatar prompted them to set up the school. Also, this promising country could be a great stage for them.

IMG_8403

Before I back to home, I asked few questions to Ms. Tiina. Her answer demonstrates unique Finnish thinking to education. Games learning for them are more than a slogan. They provide holistic approaches to teach the students and inspire them.

IMG_8410

For me, education is a process allows learners to achieve their goal. Finnish education system is far from Taiwan’s counterpart. The event is almost a cultural shock for me; even though I had read some reviews about Finnish education in Taiwan. But the whole process is inspiring.

I admire their respect to every learner. Everyone could be accessible to education, the most powerful tool in the world. Individual could find their strength and enjoyed the whole process.

I like that Ms. Tiina described my trip to Doha as ” learning journey’’. This is just the start for me in Doha. The whole experience is already more than I expected. I cannot wait to find out more about the story in Doha!

IMG_8431

frank12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記者會後,窗外的海景帶著微微的蘋果綠,帶點氣泡在海水中,現場許多蒙著黑紗的卡達婦女帶著小孩,一同參加學校的活動,活蹦亂跳的小孩在會場中跑跳,原先莊重的五星飯店瞬間也多了童趣,在午茶會間,我也訪問了幾位參與的人們。

(Katherine---在自希臘的老師)

其實和Katherine對談的過程間,我感受到她其實想在完美的芬蘭教育中找到可行性。在希臘擔任老師的她,了解學生在學習上會面對的挑戰,以及在老師在教學時所會遇到的瓶頸。因此在這一次參與芬蘭教育的介紹會中,她希望可一看到實際的教學情形,而非是透過美化過後的糖衣。

IMG_8397

她也提到說其實單就PISA的項目來教導學生的話,其實也是偏食的教學,為在這一項測驗,所注重的大多還是學業上的數據,因此她認為或許希臘教育並沒有如芬蘭一般的光芒外露,但也是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她也邀請我下一次到希臘時可以去拜訪她,看一下真正的希臘教育,我也滿期待的。

(David 和 Jane ---卡達新生活)
David 和Jane剛搬到卡達一個月,兩人為了幫其孩子找到合適的教育,而來參加活動。其實來杜哈之前,他們生活在丹麥,另一個亦是教育的大國,在聊天的過程中,我分享前些時日在參加廣達的教育work shop中,丹麥講者Jane Williams-Siegfredsen 所倡導的outdoor learning 的概念,他們也相當贊同讓孩子在戶外學習的概念,透過親身經歷自然之間的變化,來學習如何與自然做朋友,因而啟發學習的動機。

對於杜哈,他們也是充滿想像,這裡的氣候和文化尚未完全熟悉希望在此地能夠找到合適的方式,穩定的生活,並且開啟新的杜哈想像。

IMG_8396

(Mr. Jaleh Mohamed---由卡達的教育來看)

Mr.Jaleh是一位在杜哈教書的老師,也是我遇到的第一位有這裡教學經驗的老師。從他的觀察來看,卡達的教育水準在Qatar Foundation(QF) 的執行下,逐漸不斷提高,他曾多次參加由QF辦理的會議,這些會議間他遇到很多來此求學的學生,大多數的他們來自Education city 中的大學,他發覺學生在語言的掌握力(以英文來看),和對話間的思維邏輯,和過往他所遇到的卡達學生已有十足的升級,他用”Promising country “來形容這裡,因為教育是國家的棟樑,當學生可以得到合適的知識時,對於國家是正向的,因此對於卡達的未來,他是充滿希望的。

而數目日漸增加的國際學校,也讓本地的文化交流更加蓬勃,這一些學校彼此也是競爭的關係,因此Mr.Jaleh認為這樣的結果會挑選出最適合的,並且一步步體現卡達的國家目標---Vision 2030。

曾經到過香港的他,對於台灣的事務也充滿興趣,因此也和他分享了許多台灣的現況,和相對的地理知識,尤其他對於文化特別有興趣,無形之中或許我也為他開啟一扇台灣之窗吧!

IMG_8399

(Mr.Abdduvaghuan Harris ---從南非看卡達)
和來自南非Mr.Harris聊到教育的想法時,其實他認為啟發(inspire)是最重要的一環,因此他對於芬蘭學校中所倡導的其實是滿認同的,教育應該是以學習者為中心,並尊重他的想法,而這也是他認同芬蘭教育的原因。

而卡達對Mr.Harris 而言,其實是有趣的,當我問道若他以承辦過世足的經驗來看,杜哈是否會成功呢? 他給了我一個大大的肯定,並認同卡達在效率的積極,並認為未來絕對是大有可為的!

IMG_8400

(後記)
活動結束後,到飯店的私人沙灘,感受一下沙漠中的度假的快活,其實若將傳統中東服飾的人們拿掉的話,會有在任何一個我們所熟知的度假聖地的錯覺,室外的溫度在傍晚時仍有30多度,形形色色的人們在此找到新生活。

腦中整理了一下剛剛的活動,這裡所遇見的每一位,其實都是在杜哈生活的縮影,到目前為止,與真正的卡達人並沒有太多的接觸,大部分都是外國人,將他們的經驗帶來這,來這裡的發展。芬蘭學校在此地的落腳,其實也是一樣,頂尖的芬蘭教育經驗,讓卡達這一塊大海綿吸收,並且加入本地的文化元素,希望在不同的思維中,讓卡達站上國際舞台。

在這裡主要的溝通語言是英文,親美的卡達其實並不是典型的中東國家,街頭上可以見到台灣常見的美式速食店,和我們趨之若鶩的甜甜圈,這裡對於外界文化的接收度極高,而包裝上的阿拉伯文提醒我現在正在卡達,但這樣的文化衝擊其實也是我期待預見的,就像是在卡達遇見芬蘭教育一樣,創新的思維就在其中萌芽,望著金融區一棟棟閃爍的奇特高樓,也讓我對於接下來的生活更加期待!

frank12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杜哈,行走是一件大工程。

尤其在夏天,更無法稱得上是享受,室外溫度40多度在此地是正常,在杜哈的自己其實在台灣就已經被提醒此地並不適合行走,就算是大眾交通也並不發達,但或許是一種冒險的嘗試吧,這幾天還是在路上走了幾回,感受一下漫步在沙漠中的”浪漫”。


若要描述日頭赤焰焰的感覺,游泳池旁的烤箱中待一下在加1成的溫度,再減去一些潮濕,實則相去不遠。

IMG_8314

第一次的經驗是想拜訪仍在興建的卡達國家圖書館(National Library),從地圖上來看,兩者相距大概20分鐘的腳程,而我又內心竊喜,自以為我在台灣練就的快步移動功能,此處也可以派上用場,殊不知這也成為最大的罩門阿!

在路上,除了在此處工作的印度及東南亞勞工,並不會見到悠閒的路人,路旁的車一台台呼嘯而過,似乎也給我一些預告。這裡的交通工具大多是以私家車,在不大的杜哈其實擁有一台代步工具,其實方便許多,近幾年來此地積極發展觀光,但急起直追的大眾運輸也緩不濟急。

IMG_8315

走在半路的自己,此時已經汗流浹背,未戴帽子的大膽,讓刺熱的光線直射在頭皮,直接感受陽光的熱力,望著遠方不遠的國家會議中心(QNCC),心想只要在那跨過對街,便可以抵達目的地,但口乾的自己也不自主的將水瓶中的水灌進大半。

在杜哈這個大工地,數以百計的外籍藍領勞工為這充滿野心的國家建構一個強國的夢想,路旁的工程隔板常常可見一句” Qatar deserves the best”,其實當初也是因為這一句話中的雄心,讓我想一窺這個實踐藍圖的國家。

IMG_8320

耐不住高溫的自己,這時向路邊的一位保全詢問還要多久才能抵達目的地,他笑笑地跟我說不遠,但這天氣實在是難以行走,因此他邀請我到他在工地的小警衛室吹個涼,再讓我繼續往下走。


說也奇怪,這一位來自肯亞的朋友Harry,有著我無法想像的樂天,他熱情的和我聊他在此地的點滴,也聊到他故鄉的風光,遼闊草原的肯亞是掛念心頭的依靠。他享受在此地的工作,約莫2坪的警衛室則是在炎熱沙漠中的清涼城堡,他拿了一本我們熟悉的”Rich Dad Poor Dad” (台譯:富爸爸窮爸爸)給我看,說著未來的規劃。

聊著聊著,他指著對面的建築說,那一棟就是我的目的地了,我看著和台北藝術中心近似的波浪狀外牆,看了一下時間,和Harry互留了FB,準備出發。他還打趣地說到肯亞時記得找他一下,要帶我去大冒險,而這樣的萍水相逢,也讓旅途中多了意想不到的驚喜。

步出小屋,日頭烈焰依舊,而我又開始享受另一場日光浴了。

IMG_8322

frank12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弔詭---跑來卡達看芬蘭教育?!)

旅程中的第一站,參與到卡達芬蘭學校(QFIS)的創校記者會,對我而言是榮幸且充滿驚奇。除了芬蘭教育的介紹以外,舉辦在Corniche(濱海區)的Hilton Hotel的活動,也讓我得以一窺杜哈飯店的樣貌。但在炎熱難耐的中東沙漠裡,探索源自於斯堪地的教育,也十足的充滿戲劇性。

當初也是在網路上瀏覽學校資訊時,發現芬蘭學校將在今年創立,便發了一封信函詢問是否有機會可以參觀,學校的顧問Ms. Tiina Raatikainen提及了這活動,
且主動邀請我參與,這樣的因緣際會下,我便隻身來到灣區的飯店,來感受芬蘭在卡達擦出的教育火花。

IMG_0801

(芬蘭教育為何吸引卡達?)

芬蘭教育素以尊重學生,Games learning 的學習著稱,尤其是後者更是這國家教育的精隨,近年來國際教育常以PISA(OECD)來評比學生的學習狀況,芬蘭的排名一向不錯,並且多被作為教育的模範。而卡達的話近年來則是在國家政策的主導之下,希冀藉由教育帶領國家進行質變,在2030年之時蛻變成為中東首屈一指的教育輸出中心,這樣的夢想讓卡達藉由邀請,讓芬蘭學校在此創校。

在活動開頭,擔任活動主持人Ms.Tiina的便先說明學校命名的意義,在不同的組合中,他們選定這一個可以代表兩國對於教育的期待,以及精準定位的名稱,在卡達這一個國家,將最棒的芬蘭教育推廣至此,也讓杜哈的國際教育水平拉到另一個高峰。

IMG_8431

( 享受教育吧! Joy of Learning)

“Joy Of Learning” 是QFIS的創校主軸,讓學生得以在受教中找到樂趣,並且啟發內在的興趣,進而找到學習的方向。在教育的理解上,校長Mr.Juha特別提到芬蘭學校定非是為菁英所創立的學校,而是一個尊重個人長才,讓強者有能力幫助弱者,弱者學習成長,整體共同提升的地方。

在芬蘭,天然資源或許不是最多,但對於教育的投注卻很多,這國家投入約6.4%的GDP在教育上(比較:台灣僅占3.9%),並且在師資的培育上,教師的學歷大多為博士以上,並會接受國家的專業訓練,讓教育的第一線人員具有最佳素質,啟發下一代對於學習的興趣。

IMG_8409

(遵守規則嗎? 放膽想像吧)

Mr.Juha 在會中一半時,突然請與會的大家起立,讓我們實地體驗芬蘭的思維,他請大家將手掌面對面合起,並且跨越另一隻手,在翻轉手臂,大部分的人是手臂扭在一起,但Mr.Juha卻恢復到自然的手掌面對的狀態,他大笑一下,並說這就是芬蘭的教育,遵守規則或許安全,但在他們的想法中,偶爾跳脫框架的思考,會創造出令人驚豔的結果。

IMG_0796

(16歲的教育見證)
在會中,16歲的Ally也分享他所受的芬蘭教育,他接受芬蘭k12 系統的學習,並且在前兩年前往阿布達比求學,在會中她落落大方說著自己的學校生活,尤其是課外活動的參與,他除了是學生會長,也參加了籃球隊、合唱團和游泳隊,課外生活十足精彩。

但她也提及學習仍是最重要的,活躍的經歷讓他的生活精彩,也享受年輕所擁有的活力,享受教育帶來的成長;她所體現的芬蘭教育重要的一環,為自己的生活負責,且擁有面對環境變化時的適應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她最後說道生活其實才是”real test in life”,在中東求學的經歷,除了讓她視野更廣外,也許下未來想在國際旅遊工作的夢想,” It’s not certain, but just international anything!” 她這樣說道。


IMG_0798

(斯堪地思維如何在中東沙漠中生根呢?)

在創校初期,卡達芬蘭學校設計為2-6歲兒童學習的課程,並且預計在未來四年之間,不斷擴充學校的規模,成為一所提供孩子與國際接軌的學校,在卡達的教育體系下,注入不同的想法。會後有機會與Mr.Juha聊到卡達芬蘭學校的願景時,他提到這是一個為學生提供思維構築的基地(A base of inspiring),並且有高水平學習資源(Quality learning)的學校,並且在杜哈這一個積極國際化的城市之中,學生在想法上也會更加的寬廣,並有更多的機會在國際上立足。

而Ms.Tiina也提及芬蘭教育如何在本地生根,擁有多次教育輸出經驗的他,曾經在阿布達比擔任過顧問,並甚至在北京待過一陣子,因此當他以中文跟我打招呼時,其實我有點驚訝,但他說這就是芬蘭人適應國際的方式,用對方的文化和生活習慣來提供教育,找出最適合的;他也說到芬蘭教育的成功,便是享受學習,當你樂在其中時,不管面對各式的挑戰,你都會願意付出心力的,而我也深刻體會到教育的本質,其實就是讓一個人可以有照顧自己的能力,而這就是芬蘭教育的啟發。
IMG_8407

待續~

frank12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受教育的夢想 --- 電影’’海闊天空’’ 中的追求

海闊天空2  
夢想是什麼?

電影中的主角成東青(黃曉明飾) 常被問及這一個問題,而不擅言語的他,面對這由另一位電影中主角孟曉駿(鄧超飾)所提出的問題時,他支支吾吾,說不出完整的道理,也無法像他心中的偶像,也就是曉駿一樣,胸有成竹的說出他有個美國夢,一個在80年代中國普遍追求的情節,並且曉駿立下在美國生根的宏願;也因此,成東青也成為順理的土鱉,也是一位loser,一個畏畏縮縮的知識份子,害怕失敗,害怕挑戰。而另一位主角王陽(佟大為飾),則為玩世不恭的公子,為了一位不想回美國的女友,放棄了許多人夢寐的美國簽證,而在多年之後,成熟圓滑的個性,讓這一位公子成為另兩位好友之間的調停站。

三人,互相砥礪,互相吐槽,互相成長,共同創立公司,成為當代中國教育界的翹楚,半真實改編的海闊天空,刻畫著那一代延續至年輕一代的夢想,那一個值得追求的目標。

“海闊天空”這一部電影裡,承載了上一輩中國人延續至今的教育理念,又或許是從科舉時代便流傳下來的習慣,電影中成東青身為一位北大外文系的學生,成為一位能夠留美的海歸人士當然是第一抉擇,在當時那一個封閉且處處不確定的年代裡,這是一個充滿希望和憧憬的想像。

整部電影裡,美國夢是個引子,帶出其中主角3人的友誼,愛情,當然還有貫穿整部電影的主線 — 夢想。很多認識我的朋友了解,一部電影假若得到我的愛慕的話,這樣的形容或許誇張,但我會重複看個十幾二十遍,就像是呵護一個我珍惜的人事物一樣,這一部電影,在眾多寒假看過的之中,讓我有衝動想提筆和分享其背後的故事。

在文字裡,我傳達的是一段故事;在電影中,成東青傳達的是真心。

電影中有一段關於美國夢的定義,台上穿著深藍馬褂的粗框教授滔滔不絕的敘述刻板的美國印象時,曉駿和王楊不以為然的反駁 : 曉駿說” 所謂的美國夢,是在夢想面前人人均等,而王陽說”實踐才是檢驗的真理”;對於這樣說法,老師淡淡的下評語“You are too young , too naïve.’’。

看到這一段時,多少也反映教育的事實,與現實與理想的反差,或許在某一面,讓我們年輕一代提早認清真實社會的運轉不啻為少走彎路的方法,冷冷的一潑或許會更清晰;我們擁有勇氣,擁有節傲不馴的稜角,擁有想要改變世界的霸氣,在上一代漸漸磨圓的一輩看來,是初生之犢,細心呵護才能減少錯誤,這些忠告,無論是在邊上或是心底,擊在鐘上都會有回鳴,他們3人的故事也因這一擊,分別在不同波長上的回響上進行和前進。

意氣風發的曉駿去美國了,為情失意的王陽和永遠的土鱉成東青在北京的廢棄工廠開始教托福英文,三人的友誼片段就請大家自己好好品味,這想聊聊的是土鱉成東青,多少來說他是一位奇葩,也是中國許多讀書人的代表,不顯眼並且對於表達不那麼擅長,默默的背完一整本字典,默默的讀完800本書,只為成為一位像朋友無意間留在書籤上文字的形象--”有一天我會成為你忌妒的”,這樣的基礎也奠定未來他在發聲時有力的支持,對於實踐正義和真心的他而言,想當然爾會被投以異樣眼光,但也是這一份衝勁,讓他推向成為留學教父的路。

“Do you still have a dream ? ” 成東青面對這一個問題很不以為然,他從來就沒有夢想,他知道failure的存在,他明白despair的恐懼,但他了解掉在水裡不會淹死,待在水裡才會淹死,為了生存向前游,是保身的方法’’ Seek victory in failure, seek hope in despair” ,這是夢想,一個小小的夢想。

我們擁有想法,是來自教育;擁有夢想,是來自憧憬,”海闊天空”電影裡所敘述的故事,不單只是3人行的寫照;土鱉的性質,穩扎穩打,默默前進,電影末端的成東青,依然是土鱉,但他成功;海龜(歸),追求向外,意氣風發,懷抱理想的孟曉駿,他也成功;變形蟲(電影中沒這說法,但我覺得挺貼切的),處事圓滑,待人周到,感性的王陽,也成功。

教育,讓同一體系的三人走向相同的路卻是不同的方法,但他們所擁有的,是在一個不斷變動的世界裡,仍然記得他們自己,最初的自己,最初對自己許下的承諾。

“夢想就是一種堅持,就讓你感到幸福的東西”成東青淡淡地說。

海闊天空1  

(圖片來源:http://mypaper.pchome.com.tw/wyp2221/post/1324976015)

 

 

frank12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QADAR.jpg

以下是四位我身邊的人聽到我要到卡達的評語,

我爸:阿裡佈達的地方吧!?
我姑姑:你去達卡!?那個充滿水患和飢餓的地方,我看你還是算了吧!
(其實他搞錯了,達卡是孟加拉的好鄰居)
我同學(一位名媛):那是在非洲嗎?你會遇到獅子和老虎嗎?好刺激歐!
我同學(正經人士):那你不就發了,有考慮娶一個公主回來嗎?

聽了上述四位的論述之後,剔除兩位錯誤的地點,我們來統整一下,卡達大概是遙遠且充滿飢餓和想像的國度,或者是讓人在一夕之間便再也不愁吃穿的暴發戶國家,這兩極的調查結果讓卡達印象目前是處於混沌狀態的。

對我呢?其實也是不太瞭解也未有太多的想像,頂多是在一千零一夜之中那些白色洋蔥帽男的一縷縷水煙和一隻隻像是被催眠實際上卻又清醒的爬蟲類生物,搭配形狀有趣的建築物,大概如此吧(其實我也沒好到哪邊去)。

那實際上的卡達是個怎樣的國度,其實我也是拜見google大神之後,他的輪廓才從淡淡的色鉛筆素描中,慢慢畫成以香料作陪的濃郁中東風景;其實卡達這國家還滿有趣的,在國家上,名氣不如鄰近的暴發戶鄰居杜拜,影響力也不如沙烏地阿拉伯的霸氣,那反過來一面來說,美國塑造的恐怖份子集中地阿富汗可能在台灣人心中的知名度更高,這些種種讓這國家長期讓我們忽略,但這一次我要用教育的卡達讓身在台灣的我們重新定義一下這波灣邊界的小國。

卡達,基本的地理條件是位在波斯灣邊界,和沙烏地阿拉伯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作鄰,人口的話約台灣的十分之一左右,200萬人,其中本地人約僅佔40萬人,其餘的話是外籍的白和藍領工作份子,人均收入的話在排行榜上的話排名是全球前三名,失業率的話低於一個百分點,這樣的客觀條件讓卡達成為名符其實的富庶國家,人民的普遍生活是富裕的,並且也在近年中積極地擴展國際知名度,藉由舉辦國際級的賽事如2006年的杜哈亞運,讓區域性的運動會以全球的規格來舉行,因此也在未來包括2022年的世足賽也是在這國家舉行,另外大大小小的會議也是卡達積極爭取的對象,因此其首都杜哈(Doha)也被稱為第二個杜拜,來形容其野心。

談了這麼多,卡達或許已經在你中構築一個模糊的輪廓,這樣的印象是好的,好的,因為在海量資料下尋蛛絲馬跡的我,目前也是如此,因此認為這一次我有機會到這地方是個好好來探索,準備出發的我,會讓大家逐漸拼湊有關這國家的碎片,一步步開啓開往另一世界的窗。

卡達的想像,香料白紗度肚皮舞,珍珠島石油運動會,金錢野心世界觀…….

(待續)

frank12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12